机器人换人、沿海城市大举招商引资、产业园遍地开花,机器人产业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之象,但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不能被动的因形式所迫而改变,更应该要站在行业战略的高度去发展机器人产业,从技术上与产业链上做出更多的创新。
诚然,中国的机器人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,据统计:韩国每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数量为440台,日本为332台,德国为273台,全球平均数约为 50多台,而中国却不足30台。所以面临这个产业转型的关口,国产机器人产业需通过模仿、吸收、创新,尤其是要抓住智能机器人转型的机会,创造出自己的核 心竞争力,以市场滋养产业,等到机器换人的产业升级完成后,中国的机器人企业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有很强的竞争力,不然的话,中国制造业很可能会再一次沦为 “代工厂”的角色。
智能机器人
一、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高速增长
近年来,在中国的机器人市场,除了装机量不断上升,机器人应用的行业也不断拓宽。
汽车行业仍然是国内最大机器人应用领域,占比41%,以六轴通用机器人为主;消费电子、电子/电气行业,以及半导体(即3C行业)是劳动密集型行业,大量使用的是SCARA和低负载的铰接式机器人(例如桌面机器人等),合计占比21%;金属制品业也以六轴通用机器人为主,占比17%。食物/饮料 /个人护理行业也是用量比较大的领域,近年来更多采用并联机器人快速装卸货物。
从各领域增速来看,3C行业增速最高,其中消费电子行业年复合增长率20.2%,汽车作为传统用量最大的领域未来几年增速最低。
二、三大因素推动中国机器人需求
(一)劳动力成本上升
因素一:劳动力成本上升,人口红利逐渐消失。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激发企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诉求。
(二)劳动力供给下降
因素二:劳动力供给下降。90年代中期,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大幅下降。98-99年经历了国企下岗危机,纺织等传统制造业首当其冲。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,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又开始缓慢回升。但是,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年头,80后、90后劳动人口成为主流,他们不再愿意大量从事单调重复环境差的工作。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低端产业用工荒明显。
(三)政策支持
因素三:制造业产业升级,国家政策支持。普及机器人不只是单纯的替代人工,更是提升制造业效率与柔性的重要手段。
三、国内机器人行业现状
(一)国内机器人产业链四大环节
机器人产业链包括核心零部件生产、机器人本体制造、系统集成以及行业应用四大环节。
目前我国机器人企业真正能赚钱的业务是系统集成。关键零部件没有真正国产化,造成国产机器人本体成本远高于国外同行,很难上规模。
(二)国内机器人成本高于国外
国产机器人本体成本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,特别是减速机,国内企业购买减速机的价格是国外企业的价格的将近5倍。伺服电机、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价格也显着高于国外同类产品。
(三)现阶段国内机器人行业类似于美国50-60年代
现阶段国内机器人行业类似于美国上世纪50-60年代,机器人产业刚刚兴起,众多企业进入机器人行业。不同的是美国当时机器人技术是世界领先的,现在中国机器人技术明显落后于西方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水平。
(四)全国各地机器人产业园规划情况
我国机器人产业园遍地开花,地方政府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催生当地机器人产业。一方面,说明国内机器人行业确实很热,大家非常看好行业前景;另外一方面,也有可能很快就出现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,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(来源:华尔街俱乐部)